技术转型管理精进之道:角色认知与管理能力

何重军

培训讲师:何重军
授课方式:企业内部培训,线下面授
课程时长:2天
课纲下载: 课纲下载.doc
预约电话:020-34071250; 13378458028 (可加微信)

《技术转型管理精进之道:角色认知与管理能力》课程大纲:

【课程背景】

当前,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,对企业而言,研发管理越来越重要,研发管理人才的培养就越来越受到重视。常见的现象是,绝大部分企业,无论国企还是民企,或者外企,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,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,90%以上的研发管理人员是从技术能力比较强的骨干工程师提拔起来的,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非常多的情况是角色转换不适应,在走到管理岗位后,从能力技能上,心态心理上,出现以下种种困扰和困惑:

1.         重度技术导向,典型工程师思维,过度关注技术过程和技术细节,对产品市场成功,财务成功没有概念。

2.         凡事亲力亲为,宁愿自己赤膊上阵,也不愿意培训指导下属,忙得焦头烂额,实际结果却是效率低下,绩效糟糕。

3.         不知如何主导制订团队工作计划,不知如何控制团队工作计划实施。

4.         不能抓住管理重点,而是成为救火队员,被紧急事情纠缠得团团转,无法按计划有效开展工作。

5.         不知道如何分派工作,如何领导团队,更不知道如何确保团队不出差错。

6.         不知道如何领导和激励团队,团队要么一团和气,要么一团死水,组织氛围没有合理的引导。

7.         不能把握亲和力和威慑力的尺度,下属要么轻慢懒散,要么战战兢兢,容易走极端。

8.         团队绩效不佳,不知如何进行绩效管理。

9.         不懂指导和培养下属,团队成员能力无法提升。

10.      团队不稳定,成员流失大,团队成员经常招聘,经常离职等等。

以上诸多问题,常常导致疲惫不堪,焦头烂额,一筹莫展,束手无策,不能有效达成企业整体目标。

作为一位以前只对技术负责的资深技术专家,需要转变为对全流程负责的项目经理、产品经理,或者是对某一专业领域负责的部门经理,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,如何培养全流程的系统认知?思想和行动上要实现哪些蜕变?要掌握哪些管理技能?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力?这些就是本课程探讨的重点。

适合对象

1.         企业CEO/总经理、研发总监、研发经理/项目经理/技术经理/产品经理

2.         研发总经理/副总、公司总工/技术总监

3.         研发、技术、质量、工程等部门经理及主管

4.         项目经理/产品经理

5.         转型管理岗位的技术骨干

课程预期收益

1.         通过学习,学员能够陈述从技术到管理的心理困惑及初步的解决方法。

2.         通过学习,学员能够列举从技术走向管理转变的几个关键要素。

3.         通过学习,通过授课现场演练,在课后进行复盘巩固,学员能够练习和应用从技术走向管理的五个好习惯(成果导向、综观全局、聚焦重点、发挥优势、集思广益)。

4.         通过学习,通过授课现场演练,学员能够初步应用四个核心管理技能(目标与计划、组织与分派工作、控制与纠偏、领导与激励)到对应的管理工作中。

5.         通过学习,通过授课现场演练,在课后进行复盘巩固,学员能够初步应用技术到管理的几个转变解决工作总的实际问题。

6.         通过学习,通过授课现场演练,学员能够讲述与领导沟通的方法技巧,并初步应用到管理工作中。

7.         通过学习,通过讲师展示和解析的技术管理案例资料(流程、制度、模板、表格等),通过授课现场演练,在课后进行复盘巩固,学员能够制定技术到管理的行动计划,初步应用到管理工作中。

教学形式

50%理论讲授+30%现场练习+20%重难答疑

【授课时长】

2天/每天6小时,共12小时

课程大纲】课纲内容覆盖说明:本课程内容丰富,老师超量准备,本着“以客户为中心”、 “有限时间,有效训练”、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的原则,授课会根据客户实际需求、现场授课实际效果、时间安排实际情况等因素,突出重点,有详有略,请了解。

模块一、管理者的角色认知

1           管理理论发展

2           管理者领导理论的变迁

3           管理最新发展趋势

4           技术管理职位与通用管理有何不同?

5           走上管理岗位之后,需要做出哪些改变?

1)       自我驱动到驱动他人

2)      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掌握

3)       由管事到管人事统管的转变

4)       由发现问题到推动解决问题的转变

5)       个人魅力的打造(习惯、领导力、沟通能力)

6)       角色转换的进阶之路(角色、态度、知识、技能)

6           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和素质模型

7           管理者五项素质延展,优秀管理者的六项能力进阶

8           现场演练:对照素质模型样例,每组任选一个有代表的管理职位拟制该角色的能力与素质模型

模块二、管理思维方式的转变

1           思维转变之一:过程导向侧重为成果导向

1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过程和结果的关系

2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成果导向对技术管理者的要求

3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研讨:技术管理者在具体工作中怎么做才算是成果导向?

4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点评:技术整体资源管理方法论(保证技术资源整体投入产出比)

2           思维转变之二:局部优先扩大为全局优先

1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对技术各级管理者来说全局在哪里?

2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综观全局的要求(理解自己在技术价值链中的位置和贡献)

3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建立技术团队的创造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文化

4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研讨:管理者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破例?

5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研讨:技术团队提倡什么,反对什么?

6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研讨:游戏规则建立中的赏罚基本原则是什么?

3           思维转变之三:事无巨细调整为把握重点

1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技术管理人员忙碌却无成效的原因剖析

2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分类和时间管理

3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问题解答:谁都知道应当按四个象限安排工作顺序可为什么我们总安排不好?

4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讨论:对技术管理者来说到底什么是重要的工作?领导交代的工作到底属于哪个象限?

5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:张经理的工作如何聚焦重点?

4           思维转变之四:均衡发展转移为发挥优势

1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同的技术人员有什么优势

2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是发挥优势还是克服弱点

3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发挥不同技术人员的优势

5           思维转变之五:专业分析扩展为集思广益

1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怎样才能使技术团队绩效最大化

2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技术团队合作的5种方式

3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因为差异(四个层次)所以要集思广益

4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差异会导致冲突吗?差异与冲突的关系

5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为什么技术人员与测试人员、QA会有冲突

6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冲突的状况与组织绩效

7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集思广益经常使用的方法论(脑力激荡法、德尔菲、世界咖啡、团队共创)

模块三、向上管理与汇报工作

1.         与领导沟通的重要性

1)         技术管理者自己沟通能力不强而领导又不懂技术怎么办?

2)         为什么技术工作自己觉得开展的很好却得不到老板或领导的认可?

2.         领导的沟通类型:DISC领导性格色彩与九型人格简介

3.         领导的沟通类型对沟通的影响

4.         高层领导喜欢的沟通方式

5.         与领导沟通的方式、方法与技巧

6.         与领导沟通谨慎换位思考

7.         汇报会上领导常问的问题

8.         情景模拟,角色扮演:新晋管理者如何给上司汇报工作?

9.         研讨:如何做个成功的下属?改进的三个要点

模块四、工作分派与绩效辅导

1.         沟通管理:规划沟通的编制流程

2.         绩效辅导贯穿绩效管理的始终:绩效辅导方式、类型、结果、冲突处理

3.         项目沟通管理的目的与功能

1)         沟通的种类与方式

2)         沟通“黄金法则”“白金法则”

3)         有效沟通的障碍/约哈里窗

4)         情景模拟:项目工作出了问题,如何解决?

4.         案例研讨:张经理团队绩效考评的苦恼

5.         给技术人员分派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

6.         给技术人员分派工作的原则

7.         给技术人员分派工作的步骤

8.         技术管理人员在分派工作中容易存在的问题、原因和克服

模块五、员工教导与激励

1.         有效教导下属方法与策略

2.         研发高绩效团队的四步:选、育、用、留

3.         体验感与成就感,研发技术人力共谋发展

4.         视频分享:自然性影响力,个人魅力的领导力

5.         案例与实战问题研讨

1)         研发如何沟通升职问题?

2)         研发部经理如何沟通加薪问题?

3)         研发如何沟通加班问题?

4)         研发如何沟通离职问题?

6.         视频分享:同理心,亲切感达成沟通双赢结果

7.         如何对研发项目成员进行激励?项目团队非物质激励与物质激励方法


课程收尾:回顾和总结,技术转型管理书单推荐,答疑,五三一学习转化行动计划

● 讲师介绍

何重军 老师

——原华为研发项目与质量工程管理资深专家

 ◇ 华为公司研发项目与质量工程管理岗位工作10多年
 ◇ IBM为华为公司提供IPD咨询关键版本亲历者
 ◇ 研发管理、产品管理、研发项目与质量工程领域深入研究20多年
 ◇ 计算机工程硕士、北京大学EMBA
 ◇ 于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IPD研发专著《产品研发质量与成本控制》
 ◇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中心MBA创业总裁班导师
 ◇ 南方科技大学总裁班IPD项目特聘培训师
 ◇ 香港亚洲商学院EMBA项目管理资深培训师
 ◇ 湖南湘江高新区“华为经验”总裁班IPD特聘培训师
 ◇ 华夏致诚项目管理资深培训师
 ◇ 中国电器研究院培训学院IPD项目与质量管理资深讲师
 ◇ 中国质量协会资深讲师
 ◇ 北京硕博电子项目与质量管理特聘资深培训师

【个人简介】
    何老师在华为任职期间,主导推动和建设了基于IPD的IPD-CMMI-QM,IPD-CMMI-PTM, IPD-CMMI-DFX关键专业流程等。主导建立了以风险识别、评审、导入、跟踪关闭为核心的DFX平台,整合了元器件数据库、工艺可靠性数据库、DFX(面向生命周期的设计)基线/Checklist(查检表)、失效模式经验库等,建立了旗舰产品核心模块质量工程CBB(可重用基础模块)。2004年至2007年,经项目经理资源池进入LPDT培养序列,参与IPD产品研发项目管理流程DRYRUN(IPD3.0-5.0试运行),项目试点和推广,试点研发项目80%以上增量开发项目进度准时率提升了63%,试点版本迭代项目工期缩短了21%。
    何老师亲历了华为研发管理由乱到治的关键阶段,亲历华为年销售额从1998年到2008年10年30倍的增长(从约50亿到约1500亿),技术与管理实践经验。在1999年至2006年,固网和无线产品线新产品样品到量产的研发周期缩短了53%,试制阶段产品稳定性提高了65%,售后返修降低了46%,产品返修维护成本降低了57%。
    1997年华为只有3000多人,销售额41亿。2007年销售额1120亿,员工人数达8万人,2007年成功登顶中国电子百强第一名,同时海外收入占到总销售额的72%,成为了典型的标杆国际企业。2010年华为荣登世界500强榜单397名,2019年华为已经排在世界500强第61名。2020年8月,《财富》公布世界500强榜,华为排在第49位。这些成就的取得,离不开研发质量工程和研发项目管理业务持续贡献强力加持。
何老师主导的咨询典型项目成果:
 ◇ 固网和无线产品线新产品样品到量产的研发周期优化项目(华为工作期间)
   ■ 项目周期缩短了53%,试制阶段产品稳定性提高了65%,售后返修降低了46%,产品返修维护成本降低了57%。
 ◇ LPDT资源池建设培养项目(华为工作期间)
   ■ 参与IPD产品研发项目管理流程DRYRUN3.0到5.1的试运行,项目试点和推广,试点研发项目80%以上增量开发项目进度准时率提升了63%,试点版本迭代项目工期缩短了21%。
 ◇ IPD流程研发项目变革项目(工业物联网领军企业,两家A股上市企业)
   ■ 产品研发测试缺陷率降低了40-47%,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20-23%,产品生命周期成本降低了25-29%。
 ◇ 某医疗设备企业IPD研发项目与质量变革项目
   ■ 客户医疗设备主产品线研发周期缩短46%,项目进度偏差率降低32%,测试直通率提高35%,主产品线设备售后返修率降低43%。
 ◇ 某太阳洁净能源企业IPD研发项目与质量改善项目
   ■ 客户产品研发测试周期缩短了1/3,遗留到客户端的缺陷降低了45%,产品生命周期成本降低了37%。
 ◇ 智慧政务智慧城市IT企业的IPD变革项目
   ■ 需求稳定度提升了47%,业务计划进入立项通过率提升了52%,进入研发端的废弃项目降低了39%,产品上市周期缩短了55%。
【主讲课程】
 ◇ 《集成产品开发(IPD)关键流程与实践》
 ◇ 《产品经理持续精进的五项修炼》
 ◇ 《研发项目管理关键控制方法》
 ◇ 《六件套系统构建产品研发质量》
 ◇ 《技术转型管理精进之道》
 ◇ 《基于产品平台的技术战略与规划实践》
 ◇ 《基于价值工程和全生命周期的研发成本管理》
 ◇ 《产品测试方法和管理实践》
 ◇ 《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DFX系列》
【出版书籍】
《产品研发质量与成本控制》《电子元器件应用可靠性与典型失效分析案例》
 
【课程特色】
 ◇ 实战性:得益于讲师技术到研发管理的工作经历、国际国内标杆企业的最佳实践、多年的研发管理培训和咨询经验、实战案例研讨、讲师点评,疑难解答,解决实际问题。
 ◇ 实用性:课程中大量研发质量工程与项目管理流程、原理模型、管理模板、示例、样例、检查单演示。
 ◇ 针对性:逻辑清晰,提纲挈领,紧扣要点,对难点问题重点剖析。
 ◇ 互动性:启发式教学,在课程中设计大量的案例研讨,情景模拟,角色扮演,现场演练,鼓励学员上讲台展示发表。
 ◇ 整合性:研发体系与企业其它体系交互作用,课程中贯穿了整合的思路和方法。
【授课风格】
 ◇ 基于华为训战结合育英才基因,案例研讨,情景模拟,角色扮演,现场演练,实用实效。
 ◇ 善于启发式提问,引发思考,深挖原因,提倡多维度思考,多方面寻求解决方案。
 ◇ 理论讲解娓娓道来,逻辑性强,问题讲解贴近实践,案例丰富,很好的指导实际工作。
 ◇ 激活旧知,拓展新知,风格明快,研讨深刻生动,鼓励和督促行动。
 ◇ 咨询式培训,咨询案例活学活用,经验分享源于实战,易于理解并便于操作执行。
【服务客户】
总裁班、EMBA/MBA、科研院所、军工企业、航空航天企业、新能源、动力控制、汽车、通信、工业自动化、智能家电、电气、电工、仪器仪表、软件信息技术、消费电子、器件制造等各行业客户130多家。曾为南科大、香港亚洲商学院、高新区总裁班授课;(因军工企业属于保密单位,网络公开发表请隐藏研究所名称!)曾为14所、29所、38所、803所、804所、712所、301所、711所、613所、中航光电、航天测控等多个军工研究所授课;华为技术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、中国通信服务、中车电气、中车长江、中车长客、阳光电源、中兴通信、复旦微电子、OPPO、烽火通信、东风汽车、松下电器、航发黎明、上海航空电器、西南集成、武汉新芯集成、南京机电、联合汽车、汇川技术、英威腾、德力西变频器、新时达机电与机器人、安费诺电子、风华高科、德赛西威、吉阳智能、TCL-罗格朗国际电工、城云科技、安擎计算机、兴唐通信、阿斯丹顿电气、魏德米勒、康斯特仪表、TCL-照明、发利达电子、得胜电子、博科能源、航嘉驰源电气、安达自动化、博科能源、德力西电工、海科电子、海为科技、寰宇电子、灵鸽机械科技、胜业电气、美的、普联技术、海尔、海信、创维、美的等企事业单位提供过培训和咨询服务。 
【客户评价】
 ◇ “何老师典型的咨询式培训,协助搭建流程、体系,指导模板、表单使用,紧密跟踪辅导IT系统导入,真正实现全流程运作,提升了我们研发质量整体水平。”---中国信科集团兴唐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
 ◇ “研发质量策划及技术评审、质量度量讲解印象非常深刻。何老师课程准备充分,内容丰富,逻辑性强,原理解析清楚,案例贴近实际工作,容易理解和吸收。”---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14所技术总工
 ◇ “这次的价值工程及研发成本控制培训效果非常好,价值分析公式V=(F/P)*(P/C)原理和计算过程分析透彻,案例解析清楚,研发管理中成本构成,费用情况,研发项目中财务指标讲述有用有效,何老师为我们研发成本分析和控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。”---松下电器研究开发(杭州)有限公司研发副总
 ◇ “何老师将产品规划及技术平台,以及技术路标,这些产品战略层面的内容讲得让人耳目一新,拓展了我们的思路和眼界。”---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9所可靠性副总工
 ◇ “何老师课程,技术与管理实践相结合,训练与工作任务相结合,答疑与痛点难点相结合,实用实效!”---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裁
 ◇ “何老师授课理论与实际结合,增加和我们相关行业或专业的案例解析。何老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,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实际测试经验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测试理论和测试方法。”---阳光电源研发中心副总
 ◇ “何老师讲课,结合实际经验和我们分享对测试的理解,运用和对未来对测试方法的改进,提高了我们产品测试及装备开发的专业水平,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技术管理讲解,对于研发质量、研发测试都有新的认识和应用。”---汇川技术研发总监

【精彩瞬间】



课纲下载.doc

课程关键词:从技术到管理


更多技术转型管理精进之道:角色认知与管理能力相关课程:

内训课程:
  • 技术转型管理精进之道:角色认知与管理能力(何重军)

  • 关于我们 | 法律声明 | 服务条款 | 网站地图 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侨林街47号

    粤ICP备13018032号 Copyright (c)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三策咨询